第6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苦笑,奋力推开萧元君,“就你有恨,难道我没有吗?”
  萧元君心头一跳,便听对面歇斯底里到。
  “我恨自己命比纸薄!恨在朝堂上孤立无援!恨先帝为什么要将我召回京都!”
  这一刻,君不是君,臣不是臣。
  什么礼仪?
  什么尊卑?
  纪宁只想将自己的满腹委屈全都说出来。
  他干涸的嘴唇撕裂,鲜血染红两瓣唇肉,他抬手直指萧元君,眸底悲伤无以复加,
  “当年先帝召我回京,真的是看中我的文识武学,认为我是太傅的不二人选吗?”
  萧元君面色硝白,无言以对。
  见状,纪宁泣笑,他狠狠咬住唇上裂口,吮了一口鲜血后,道出那个萧元君不愿提及的真相。
  “先帝不过是忌惮纪家兵权,怕我纪家会成为对你最大的威慑。”
  “……”
  “所以他调我回京都,命你来与我亲近,让我做你的孤臣,为你制衡各方势力为你卖命!”
  “……”
  纪宁不是不知道,起初他也恨过。
  恨天家凉薄无情,尔虞我诈,恨他们将自己拖回这吃人的朝堂!
  可后来,看着那个明明天资聪慧,却为了换自己一刻舒心,甘愿装傻充愣忍受责骂的少年,他忽然恨不起来了。
  凉薄的是天家,少年的赤诚日月可鉴。
  那时,一贯不认命的纪宁头一次服输。
  他想,若少年为君王,他愿为棋子,哪怕以身入局,也要护他一世安宁。
  那三封信,字字不提萧元君,字字不离萧元君。
  纪宁恨声,为多年的委屈诉出一片清白,“我护启国之心,实乃护你!你究竟明不明白?!”
  尾音飘荡,下一瞬,他便被拥入一方怀抱之中。
  萧元君展开双臂抱紧眼前人,他耳边什么都听不真切,唯有纪宁的这句——“我护启国之心,实乃护你”。
  蠢蠢欲动的期许破土而出,多年的仿徨因为这一句话得到慰藉。
  他不断收紧臂膀,生怕纪宁将他推开。
  “纪宁,纪世安……”他唤他的名、字,如在呼唤多年守望不可得的珍宝。
  他收紧双臂,湿漉的脸颊贴着纪宁的脖颈,喜极而泣,“你承认了,你终于承认了,你在乎我,你,你在乎我。你终于承认在乎我了,终于承认了……”
  刚刚二人撕心裂肺控诉的怨、恨、不甘,都随着这个拥抱一起消散。
  纪宁盯着对面空荡荡的窗,逐渐平复的双眼染上迷茫。
  心里话都说出了口,剩下的只有一副疲乏的躯壳。
  他无力推开萧元君的嵌锢,也不想推开他此刻唾手可得的温暖。
  他只觉得好累,但又庆幸自己此刻就算累得就地倒下,也有一块怀抱能接住他。
  这一刻,他不再用君与臣去规劝彼此。
  这一刻,他们君不是君,臣不是臣,却是两颗真心得以相见。
  纪宁合眸,任由自己的脑袋疲软地靠进萧元君的肩窝。
  他听着耳边青年的絮絮喃语,等到他的抽泣逐渐势弱,他抬手抚上青年的脊背,缓声道:
  “萧元君,我不恨你,你也,别恨我好吗?”
  第72章 不管你承不承认
  经年的积怨化作这一声哀求,随着窗边一粒不起眼的尘埃,同归天地。
  萧元君此刻心如刀绞,起初说恨的是他,如今急着反悔的也是他。
  他抱紧纪宁,摇头否决,“我不恨你,我不是恨你。我只是,只是难过,难过自己不能让你在意。”
  他怎么会恨纪宁?
  那些个彻夜无眠的夜晚,他怀抱翻烂的三纸书信,满心满脑除了思念,便是祈祷能再次见到纪宁。
  当纪宁真的活生生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什么怨都没有了。
  当纪宁说出“我护启国之心,实乃护你”的时候,就连被压抑的爱也复苏了。
  “纪宁。”萧元君释笑,浓烈的爱化作克制入骨的三个字,“谢谢你。”
  纪宁不解,想问他为何要谢?
  可沉重的眼皮开开合合,他忽然有些喘不过气。
  意识如同一滩软泥,无可挽回地坠向深处。
  他手指揪着萧元君的衣角,唇瓣轻启,半晌,却只呼出一道气音。
  感知怀中的身体往下坠了坠,萧元君当即愣住,他稍稍松开双臂,靠在自己肩窝的脑袋便陡然向外倾去。
  他急忙捞住纪宁的腰,将人打横抱起。定睛一看,就见人已悄无声息地合上了眼。
  一刹那,寒毛直竖。
  “纪宁!”萧元君来不及多想,抱着人往床榻上送。
  “纪宁!”
  “纪宁!”
  “……”
  耳边的呼唤渐渐远去,意识如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水面,起起,伏伏,起起,伏伏。
  等到一声声“纪宁”变作一句“先生”时,纪宁骤然睁眼,就见青砖灰瓦下,十五岁的萧元君穿着素锦单衣,立在廊檐下。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天。
  萧元君恭敬地叫他“先生”,说自己是自作主张过来拜访,还说自己天资愚钝,怕他日后受累,遂先行拜访,想留几分好印象。
  少年的神色明明一眼可见的诚恳,可纪宁还是听到耳边,过去的自己斥了一句“愚慧至极”。
  少年羞得面红耳赤,匆匆道了别,落荒而逃。
  纪宁蹙眉,那时他对天家有气,连带着对萧元君也有误解。
  他将对方的接近当做刻意讨好,因而总是对其没什么好脸色。
  冬去春来,眼前的冬雪化作春色。
  纪宁看见自己院内,少年持剑正与“自己”对武。仅一个回合,少年落入下风,长剑脱手,重摔倒地。
  少年坐在地上,抱着破皮的胳膊望向“他”。
  “先生,我胳膊受伤了。”
  “他”却只是斜眸一瞥,不冷不淡道了句,“若一点小伤都经不住,烦请殿下别来我这处求学。”
  话音落,“他”收起长剑,阔步离去。
  少年垂眸,抱着渗血的胳膊叹了口气,随后重新爬起来,没事人一般追上前人,缠着人道:
  “先生先生,我好了,我可以继续练了。”
  而“他”当真铁石心肠,一眼都没有看过少年。
  纪宁忍不住瞪了一眼离去的那道虚影,不禁责备起从前的自己怎如此不近人情?
  画面变了又变。
  纪宁看到了许多从未被记起的回忆。
  他看到炎炎酷夏,“自己”因暑热不适,少年搬来一缸冰块放进他房间。
  大汗淋漓的少年挽着衣袖,手掌磨出了血泡,等在房中想换他一句夸赞,可等了半天,“他”却只说了一句——以后莫要做这些。
  他看到“自己”因双亲忌日心绪不佳,独自待在祠堂时,少年也一直默默守在门外。
  门外的石砖地不好坐,少年脑袋靠着门,隔一会儿便要换个姿势,以舒缓僵硬的四肢。
  良久,“他”发现露出门扉的衣角,遂叫少年进屋。
  “他”问少年为何来此?
  少年支支吾吾半天,豁然憨笑道:“啊!我有篇文章不会,想请先生指教。”
  分明是一片好心,因着这句话反倒成了乱上添乱。
  纪宁瞧见“自己”冷下脸,无可奈何地起身,叫上少年前去书房。
  越来越多的记忆一闪而过,无一例外,每段记忆里,纪宁都未曾对萧元君有过好脸色。
  同样,每一段记忆里,萧元君总是不厌其烦地打扰他、麻烦他、缠着他。
  飞快的记忆放缓,凛冬时节,那是萧元君入府求学后的第一个春节。
  那一日,偌大的纪府下人们告假的告假,过节的过节,纪宁无处可去,便提了一壶酒坐去祠堂,从白天坐到黑夜。
  一壶酒见底,纪宁坐在蒲团上,昂头望着壁龛上的牌位,心中唯余惆怅。
  然而,不待他的惆怅发酵,廊下一道“丁零当啷”的声音由远及近。
  他蓦然回头,萧元君一手拎着一提食盒,气喘吁吁地站在了门口。
  他笑着扬起手里的食盒,“先生!新春喜乐!我带了饺子。”
  纪宁怔怔出神,尚未来得及说什么,少年入内,将手中的一个食盒打开,端出几碟饺子放到香案上。
  少年抹一把额上雪水,笑道:“先生吃下饺子,便算作和他们吃过团年饭了。”
  纪宁心中一震,看了看香案上那几盘模样粗鄙的饺子,而后看回少年。
  少年来不及换下的衣物上还沾着面渍,他垂在腿边冻得通红的双掌上,指腹也有几片雪白。
  头一次,纪宁没有对少年冷言相对。
  他不算熟络地道了声谢,缓缓抬手,拍掉少年衣角的面灰。
  自那之后,纪宁发现记忆中的“自己”变了。
  尽管他对萧元君依旧严厉,可偶尔,他也会夸赞少年的进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