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许是意识到自己将人吓着了,萧元君收敛住喜色,咳嗽了两声道:“朕没有解你的禁足,你怎么进宫来了?”
想起这人身体不好,萧元君原本不想为了此事惊扰到他,也并未想过他会进宫来看自己。
可明明他的本意是害怕纪宁受惊,说出口的话落进纪宁耳中,却被误解为责备。
纪宁起身,“陛下遇刺,左相派人传来书信要臣入宫。臣违背旨意私自离府,还请陛下处置。”
说罢,他双膝一屈就要跪下。
萧元君大惊,顾不得左肩伤势,慌忙起身拦他,“别!”
这一动,他左肩的白纱布顿时沁出鲜红。
纪宁惊了一跳,忙上手搀住他,“陛下别动。”
萧元君反握住他的手,语气急切,“朕、朕没有怪你,是高兴,高兴你还担忧我!”
纪宁眸光微滞,尚未反应过来,就听萧元君又道:“朕以为,你已经不想管我了。”
纪宁垂眸,看见萧元君握在自己腕上的那只微微颤抖的手,那只手的掌心如此灼热,一如这人此刻的眼神。
这样的眼神让他感到不安,他冷静道:“陛下乃一国之主,百官万民都会记挂您。”
闻言,萧元君脸上闪过失落,然而只是一瞬,他便笑着应和,“是,百官万民都会记挂朕。只要你也是这百官万民中的一人,就够了。“
屋外朝阳冉冉升起,压得烛火都有几分昏暗,唯独未能压过萧元君的灼灼注目。
片刻,纪宁从与他的对视中抽离,向来自若的人,张嘴竟磕巴了起来,“臣,臣还有事,未向,陛下汇报。”
萧元君看出他的不适,松开他的手道:“坐下说。”
纪宁落座,低低垂着目光,不再直视,“臣在祭神仪式前就收到情报,说暗探会在此次仪式中行刺陛下。因此,臣安排了令司暗卫,在昨日仪式开始前就将北狄刺客全数按下。”
他一顿,道:“只是,臣失职,未察觉还有第二批刺客。虽说刺客已全数抓获,但第二批刺客均已自裁身亡,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还请陛下定夺。”
萧元君按住方才扯伤的左肩坐起身,靠住软枕道:“你不用操心,我会安排人手去查。”
纪宁请旨,“虽无十成把握肯定第二批刺客是北狄的人,但臣认为他们的动机最大。臣自请彻查此案,五日内定交出结果。”
他有令司协助,又对北狄最了解,加之他实在急于知道第二批刺客的来路,因此才愿意请旨。
然而萧元君对此事似乎并不上心,他坚持道:“这件事我会交给别人去办,你不用劳神。”
纪宁欲再争取,却被萧元君一句话噎住。
“朕看你脸色不佳,是不是生病了?”问出这句话时,萧元君的目光不曾离开过纪宁。
他从上至下,不放过一寸地打量着这人。他看见这人苍白的肌肤,瘦削的手腕,以及明显宽大的衣袍。
这人的虚弱明明肉眼可见,可偏生回答的还是……
“臣无事,就是风寒迟迟不好。”
无事。
无碍。
小病而已。
萧元君不由眼眶一热,此类话术,前世他听纪宁说过许多次。分明他每次都看出了这人的不对劲,可每一次都轻而易举地相信了他的回答。
什么叫没事?
什么叫小病而已?
别人没有察觉就算了,他萧元君入纪府求学,曾近身侍奉这人数年,居然都不曾觉察有异。
后来直至纪宁身故,他回想起其中细节,多少个夜晚悔不当初。
但……尽管知道这人说的话不能信,萧元君也并未轻易拆穿。
他知道纪宁的脾性,更知道纪宁费尽心力的隐瞒是为了什么,所以他不能轻举妄动。
他收住险些溢出的情绪,佯装相信道:“虽是风寒,也要好好养着,你先回去罢。”
见人反应如此,纪宁松了口气,他亦担心久留会漏破绽,顺势就应下了萧元君的话。
“臣告退。”
恰这时,海福入殿,“陛下,郭统领求见。”
萧元君觑一眼纪宁,“派辆马车送右相回府,再传郭城入殿。”
纪宁眉梢轻蹙,隐约觉得萧元君此举似是在避着自己。可他和郭城见面,为何要避着自己?
海福过来请人,纪宁只好按捺住心中疑虑,先行离殿。
一炷香后,郭城入殿,萧元君已整理好衣衫,掩去病气,坐在床边静候。
郭城行过礼,压低声量禀报道:“回陛下,陛下吩咐之事,卑职均已履职。”
萧元君点头,“那些人呢?安排妥当了?”
郭城答:“二十五人已全部假死离京,按照陛下的指令,他们近年来不会再入京。”
事情一切顺利,萧元君稍安了些心。只是,他看郭城面露难色,遂问道:
“怎么了?有别的情况?”
郭城回过神,迟疑道:“昨夜左相盘问卑职,他似乎对此事起了疑心,卑职担心……”
“相父不是好应付的,他早晚会知道。”萧元君当初设下这一局,就没想过能一直瞒天过海。
郭城听到这话更加不解,“既如此,陛下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知他们。”
还要费尽心思找人行刺自己,演上这一出戏?
这话问的逾了矩,萧元君沉眸,“你无需知道。”
寥寥一语,吓得郭城登时醒了神,“陛下恕罪。”
第37章 丹药已成
萧元君无心怪罪他,只吩咐道:“交代你办的事,有始就要有终,接下来如何收尾,可清楚?”
无非就是移花接木,将此事与他们彻底脱离干系。
这一点郭城自然清楚,“卑职明白。”
“明白就赶紧去办。”
“是。”
目送郭城退下,萧元君侧目望向窗外,彼时天已大亮,万里无云。
他暗暗握拳,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不要纪宁孤身扛下一切。
郭城的办事速度极快,一个晚上的功夫,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办妥了一切。
隔日,京都府台送上罪状,坐实这前后两批刺客均出自北狄。萧元君乘势而为,下旨断绝启国和北狄一切通商往来,算是为日后彻底断交埋下了的引子。
结案的消息来得突然,纪宁听到信时还觉诧异。他再三确认,得知的确是京都府台递的罪状后才勉强安心。
“吱——”门扉作响,纪宁回头。
阿醉提着食盒走了进来,“主子用膳了。”
纪宁应声,顺手将手中笺纸扔进火炉。
他缓步走到桌前,看着阿醉将盒中食物一一取出,最后却未看见平日吃的汤药,他问:“今日不用服药吗?”
阿醉盖好食盒,眼神晃了两晃,道:“小药房传话说,药炼出来了。”
纪宁一怔,“可带来了?”
阿醉答:“小道士就等在院外。”
“传他进来。”
不一会儿,出门去的阿醉归来,身后还领着许久不见的小道士。
小道士一如初见时的模样,头顶两角发髻,原本肌瘦的脸庞经过这几个月的喂养,比从前圆润不少。
他低眉垂首地走进屋,跪在纪宁跟前,“回大人,您吩咐的差事,草民已经完成。”
说罢,他掏出藏在袖中的细竹筒,双手献上。
阿醉取来竹筒打开,倒出其中药丸细细比对,确认无误后交由纪宁。
纪宁只看了一眼便将其放下,他叫小道士起身,“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可想出去转转?”
小道士摇头。
纪宁又问:“那你有没有心仪的物件?”
小道士抿唇思忖片刻,嚯地眼睛一亮,“我,我想吃糖葫芦。”
纪宁一笑,“好。明日我差人出府去买。”
说完,他思索一番,改口道:“以后每日,我都让人给你送两串糖葫芦,可好?”
小道士眉开眼笑,“多谢大人!”
纪宁端详着跟前稚气未消的孩童,恍然想起前世,他出征前派人将小道士安顿离京,此后便再未见过,相处多年,他居然还不知小道士的姓名。
“小师父可有法号?”
小道士头摇得如同拨浪鼓,“没有法号,但我有名字,叫两角。”
“两角?”
好生奇怪的名字。
两角解释道:“因为我师父说捡到我时,我头上就有两个小角,所以给我取名‘两角’。”
未免过于随意了些。
纪宁惑道:“不过你既然有师父,怎还流落在外?”
谈及此事,两角脸色霎时变了变。他吞吞吐吐道:“我,犯了错,师父很生气……”
再往后的话,他闭口不谈。
凭借三言两语,纪宁大概能猜出缘由,故也没有追问。与两角多聊了两句,他便让阿醉送人出院。
临走时,两角盯着桌上装药丸的竹筒,劝道:“大人,这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药,更没有能‘肉白骨’的药。我给的这味药不能根治病因,且,且最多只能以气养气。服用越多,依赖越大,过量反倒会折损身子,您要想清楚。”
想起这人身体不好,萧元君原本不想为了此事惊扰到他,也并未想过他会进宫来看自己。
可明明他的本意是害怕纪宁受惊,说出口的话落进纪宁耳中,却被误解为责备。
纪宁起身,“陛下遇刺,左相派人传来书信要臣入宫。臣违背旨意私自离府,还请陛下处置。”
说罢,他双膝一屈就要跪下。
萧元君大惊,顾不得左肩伤势,慌忙起身拦他,“别!”
这一动,他左肩的白纱布顿时沁出鲜红。
纪宁惊了一跳,忙上手搀住他,“陛下别动。”
萧元君反握住他的手,语气急切,“朕、朕没有怪你,是高兴,高兴你还担忧我!”
纪宁眸光微滞,尚未反应过来,就听萧元君又道:“朕以为,你已经不想管我了。”
纪宁垂眸,看见萧元君握在自己腕上的那只微微颤抖的手,那只手的掌心如此灼热,一如这人此刻的眼神。
这样的眼神让他感到不安,他冷静道:“陛下乃一国之主,百官万民都会记挂您。”
闻言,萧元君脸上闪过失落,然而只是一瞬,他便笑着应和,“是,百官万民都会记挂朕。只要你也是这百官万民中的一人,就够了。“
屋外朝阳冉冉升起,压得烛火都有几分昏暗,唯独未能压过萧元君的灼灼注目。
片刻,纪宁从与他的对视中抽离,向来自若的人,张嘴竟磕巴了起来,“臣,臣还有事,未向,陛下汇报。”
萧元君看出他的不适,松开他的手道:“坐下说。”
纪宁落座,低低垂着目光,不再直视,“臣在祭神仪式前就收到情报,说暗探会在此次仪式中行刺陛下。因此,臣安排了令司暗卫,在昨日仪式开始前就将北狄刺客全数按下。”
他一顿,道:“只是,臣失职,未察觉还有第二批刺客。虽说刺客已全数抓获,但第二批刺客均已自裁身亡,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还请陛下定夺。”
萧元君按住方才扯伤的左肩坐起身,靠住软枕道:“你不用操心,我会安排人手去查。”
纪宁请旨,“虽无十成把握肯定第二批刺客是北狄的人,但臣认为他们的动机最大。臣自请彻查此案,五日内定交出结果。”
他有令司协助,又对北狄最了解,加之他实在急于知道第二批刺客的来路,因此才愿意请旨。
然而萧元君对此事似乎并不上心,他坚持道:“这件事我会交给别人去办,你不用劳神。”
纪宁欲再争取,却被萧元君一句话噎住。
“朕看你脸色不佳,是不是生病了?”问出这句话时,萧元君的目光不曾离开过纪宁。
他从上至下,不放过一寸地打量着这人。他看见这人苍白的肌肤,瘦削的手腕,以及明显宽大的衣袍。
这人的虚弱明明肉眼可见,可偏生回答的还是……
“臣无事,就是风寒迟迟不好。”
无事。
无碍。
小病而已。
萧元君不由眼眶一热,此类话术,前世他听纪宁说过许多次。分明他每次都看出了这人的不对劲,可每一次都轻而易举地相信了他的回答。
什么叫没事?
什么叫小病而已?
别人没有察觉就算了,他萧元君入纪府求学,曾近身侍奉这人数年,居然都不曾觉察有异。
后来直至纪宁身故,他回想起其中细节,多少个夜晚悔不当初。
但……尽管知道这人说的话不能信,萧元君也并未轻易拆穿。
他知道纪宁的脾性,更知道纪宁费尽心力的隐瞒是为了什么,所以他不能轻举妄动。
他收住险些溢出的情绪,佯装相信道:“虽是风寒,也要好好养着,你先回去罢。”
见人反应如此,纪宁松了口气,他亦担心久留会漏破绽,顺势就应下了萧元君的话。
“臣告退。”
恰这时,海福入殿,“陛下,郭统领求见。”
萧元君觑一眼纪宁,“派辆马车送右相回府,再传郭城入殿。”
纪宁眉梢轻蹙,隐约觉得萧元君此举似是在避着自己。可他和郭城见面,为何要避着自己?
海福过来请人,纪宁只好按捺住心中疑虑,先行离殿。
一炷香后,郭城入殿,萧元君已整理好衣衫,掩去病气,坐在床边静候。
郭城行过礼,压低声量禀报道:“回陛下,陛下吩咐之事,卑职均已履职。”
萧元君点头,“那些人呢?安排妥当了?”
郭城答:“二十五人已全部假死离京,按照陛下的指令,他们近年来不会再入京。”
事情一切顺利,萧元君稍安了些心。只是,他看郭城面露难色,遂问道:
“怎么了?有别的情况?”
郭城回过神,迟疑道:“昨夜左相盘问卑职,他似乎对此事起了疑心,卑职担心……”
“相父不是好应付的,他早晚会知道。”萧元君当初设下这一局,就没想过能一直瞒天过海。
郭城听到这话更加不解,“既如此,陛下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知他们。”
还要费尽心思找人行刺自己,演上这一出戏?
这话问的逾了矩,萧元君沉眸,“你无需知道。”
寥寥一语,吓得郭城登时醒了神,“陛下恕罪。”
第37章 丹药已成
萧元君无心怪罪他,只吩咐道:“交代你办的事,有始就要有终,接下来如何收尾,可清楚?”
无非就是移花接木,将此事与他们彻底脱离干系。
这一点郭城自然清楚,“卑职明白。”
“明白就赶紧去办。”
“是。”
目送郭城退下,萧元君侧目望向窗外,彼时天已大亮,万里无云。
他暗暗握拳,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不要纪宁孤身扛下一切。
郭城的办事速度极快,一个晚上的功夫,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办妥了一切。
隔日,京都府台送上罪状,坐实这前后两批刺客均出自北狄。萧元君乘势而为,下旨断绝启国和北狄一切通商往来,算是为日后彻底断交埋下了的引子。
结案的消息来得突然,纪宁听到信时还觉诧异。他再三确认,得知的确是京都府台递的罪状后才勉强安心。
“吱——”门扉作响,纪宁回头。
阿醉提着食盒走了进来,“主子用膳了。”
纪宁应声,顺手将手中笺纸扔进火炉。
他缓步走到桌前,看着阿醉将盒中食物一一取出,最后却未看见平日吃的汤药,他问:“今日不用服药吗?”
阿醉盖好食盒,眼神晃了两晃,道:“小药房传话说,药炼出来了。”
纪宁一怔,“可带来了?”
阿醉答:“小道士就等在院外。”
“传他进来。”
不一会儿,出门去的阿醉归来,身后还领着许久不见的小道士。
小道士一如初见时的模样,头顶两角发髻,原本肌瘦的脸庞经过这几个月的喂养,比从前圆润不少。
他低眉垂首地走进屋,跪在纪宁跟前,“回大人,您吩咐的差事,草民已经完成。”
说罢,他掏出藏在袖中的细竹筒,双手献上。
阿醉取来竹筒打开,倒出其中药丸细细比对,确认无误后交由纪宁。
纪宁只看了一眼便将其放下,他叫小道士起身,“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可想出去转转?”
小道士摇头。
纪宁又问:“那你有没有心仪的物件?”
小道士抿唇思忖片刻,嚯地眼睛一亮,“我,我想吃糖葫芦。”
纪宁一笑,“好。明日我差人出府去买。”
说完,他思索一番,改口道:“以后每日,我都让人给你送两串糖葫芦,可好?”
小道士眉开眼笑,“多谢大人!”
纪宁端详着跟前稚气未消的孩童,恍然想起前世,他出征前派人将小道士安顿离京,此后便再未见过,相处多年,他居然还不知小道士的姓名。
“小师父可有法号?”
小道士头摇得如同拨浪鼓,“没有法号,但我有名字,叫两角。”
“两角?”
好生奇怪的名字。
两角解释道:“因为我师父说捡到我时,我头上就有两个小角,所以给我取名‘两角’。”
未免过于随意了些。
纪宁惑道:“不过你既然有师父,怎还流落在外?”
谈及此事,两角脸色霎时变了变。他吞吞吐吐道:“我,犯了错,师父很生气……”
再往后的话,他闭口不谈。
凭借三言两语,纪宁大概能猜出缘由,故也没有追问。与两角多聊了两句,他便让阿醉送人出院。
临走时,两角盯着桌上装药丸的竹筒,劝道:“大人,这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药,更没有能‘肉白骨’的药。我给的这味药不能根治病因,且,且最多只能以气养气。服用越多,依赖越大,过量反倒会折损身子,您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