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去人间看看 第67节
二柱死后,那对夫妻的做法可谓是让整个红林村的人都生气,所以她没去看望瘫痪的公婆,别人也没说什么,办两个人的葬礼她也只是出该出的部分,多一个铜板都可能。
那两兄弟在父母死后把两口子住的地方翻了底朝天,也没找到他们藏起来的银子,可以说是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兄弟就觉得是妹妹姐姐拿的,为了这事三兄妹大吵一架,一个怀疑一个拿的。
原本关系很好的三人就这样闹翻了,大柱跟二柱住的院子中间也起了围墙什么的,都在怀疑是彼此拿的银子。
麦子就看到他们三个吵架时没去劝架,当热闹看,后面两兄弟三天两头的吵架,她也只是当热闹看,也不让两个便宜儿子去靠近。
而小姑子吴宝珠,本来就跟二柱不亲近,更不喜欢原主这个嫂子,二柱死了都没来参加葬礼的人,她跟那两兄弟闹翻了才不会来跟她套近乎。
吴宝珠嫁的是镇上开杂货铺家的独生子,日子过得好,而她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姑娘能嫁给家里开铺子的,还是她讨厌的二柱的关系才有的这门亲事。
可惜得了这婚事,还是翻脸不认人的人,而她嫁过去三年抱俩的生儿子,公婆丈夫自然是对她非常满意,她的日子也好过,都没有别人苦恼的婆媳关系。
她每次回娘家就各种显摆,挂在嘴边的就是乡下人不了乡下人,还每次回来要找原主的不是,不过原主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人。
只会你说她一句,她还十句的人,吴宝珠每次都完败,还次次来挑选,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犯贱的厉害。
麦子不紧不慢的也只是用一个月时间就做好了一副刺绣,后面两个月她了新的作品,还好买的刺绣用的线很多够用了,陈夫人给的布料多,她刺绣完也确实剩下很多,她就都用来做绣品了。
三个月时间到,她又坐着娘家的螺车去县城,这次不用送货,就是去送一些小件,是她大哥送她去的。
她去交了绣品,拿了报酬就买了几批布还有棉花,现在天冷了,而两个儿子的棉衣她发现短了半截,原主的棉衣也是穿了好几年的,她这次还准备给父母做一身棉衣,就多买一些。
红林村是属于盛国东南方向的通州府广源县双林镇,
冬天还有暖冬跟寒冬的区别,今年倒是一个暖冬,可是暖冬也没有暖到哪里去,冬天也是需要穿棉衣的,寒冬穿多一些罢了。
又接了一个单子,要求刺绣的是山水画,长有三米高一米五,这是需要刺绣府城更久的时间,好在客户对时间没有要求,什么时候完成都可以,不过不能超过三年时间。
山水画也能给麦子,回家边看边刺绣的,不过这一幅画是名家画作,要小心保存。
“董掌柜,这个单子应该不是我们广源县的吧?”
“自然不是广源县的,是府城那边铺子接的单子,那边的绣娘嫌弃要绣的时间太久就没打算接,我不是前几天去府城嘛!就给你接过来了,怎么样?这单做好,可是有三千两的银子,若顾主满意还有赏钱给的。”
“你就不怕我不接?”麦子挑眉道
“我跟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谁还不了解谁,要不是你嫁在村里的原因,如今做掌柜的就是你了。”
“估计不是刺绣时间太久没人接,而是客户要求多吧?”
“嗯,针法要求是多了一些,不过你又不是只学了一种针法,你可是把师傅的手艺都学会了的。”
“这单我接了,要是得了顾主的喜欢,少不了你的好处。”
“我不要你好处,我好久没吃你做的菜,能不能给我做点吃的?”
“都多大人了还贪嘴,诺,给你,这是我昨天做的糯米粑,里面放了红豆馅的,你最爱吃的。”
“哟,这还没过年你就做糯米粑了?”
“两个儿子要吃嘛!”
“你可真疼你儿子。”
“是今年租出去的田地种的有糯米,家里有现成的,孩子要吃就做嘛!”
“那你还有多少糯米,我跟买一些,米铺的糯米感觉不是很好。”
“有的,还有三百斤,今年拿给我的糯米比较多,那行,我要一百斤。”
“明天让我大哥给你送过来?”
“不用,你接的这个单子,那幅山上画贵重,我要送你到家,随便去买糯米。”
“行啊你那我先去买一些东西,跟我大哥说一声。”
“行,你要买什么就去吧,等下我们一起走,今天我还需要回来的。”
麦子去买了一些东西,如今是十月底,距离过年还早,等快过年了再来买年货,不过今年原主的丈夫还有公婆同时去世,过年还是需要低调一些的好。
坐马车回去,确实是比螺车速度快了很多,董娘子把东西安全送到,又跟麦子买好了糯米就回去了。
而如今天冷,进入到农闲,嫁娶的倒是很多多,两个儿子还在娘家打下手,不过她也发现了原主两个儿子对木匠手艺没什天赋,这几个月下来她也打算教他们其他的手艺了。
时间过的快,没多久就到了十二月二十一,她带着两个儿子跟着娘家人一起去县城买年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牡(雄)鸡,二十八贴花花(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北方的吃饺子,而南方不一定吃饺子,广源县属于东南方,有的吃有的不吃,也是看个人爱好吧!)。"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是中国人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就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
这个年是三母子一起过的,往年那对公婆还在,他们虽然分家,年三十那天也是需要去老宅那边过,今年就不需要去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娘,今年不用老宅过年真好,我都可以多吃一些肉了。”吴白说道
“说的老娘往年没让你吃肉一样。”
“那不一样,娘做好的肉菜给那群人吃,他们还说三道四的,我就不爽。”
“以后都不用去了,你大伯和三叔为人如何,你们也看到了,以后远离一些。”
“娘你不说,我们也不会跟大伯三叔家的亲近的,爹受伤我们一家被分家出来的事情,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记得就好,我就怕你们两个忘记了。”
“娘,忘不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
“好了,大年三十多,我们说点开心的,不说那晦气玩意,来快吃菜,等下冷就不好吃了。”
“娘,你今天辛苦了,你也吃。”吴青给麦子碗里夹菜
“还有我的娘。”吴白也赶紧夹一筷子菜说道
“好好,都吃,我们三个都吃,还要一年比一年好。”
红林村平时都会吃了饭就睡觉,不过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守夜到子时过后才睡觉,麦子今年买了蜡烛来点的,一根蜡烛就需要五十个铜板,怪不得老百姓不会买来用。
干苦力活不包饭才一天三十个铜板,这对于只会种地,不忙去县城挣苦力钱的人家来说真的用不起,而麦子也是今年挣到了钱,才买的。
“娘,今年我们不点油灯吗?”
“娘买了蜡烛,我们今年守岁点蜡烛,往年点油灯一股怪味,鼻子还黑漆漆的。”
“可是蜡烛好贵的,也就今天守岁点,我们家还是用得起的。”
“娘,这蜡烛比油灯还亮呢。”
“是啊,是要亮上许多。”
……
到了子时,母子三个吃了一碗汤圆才各自洗漱去睡觉的。
年初一时,她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年礼早早的就去娘家拜年了。
“爹娘,大姐二姐家没那么近,先回家等着吧!外面冷着。”麦子看到院门口翘首以盼的父母说道
“不是知道你要来了嘛,我们两个是来接你们母子三个的。”李母说道
“外公外婆新年好!”
“外公外婆新年好!”
“新年好吴青吴白,赶紧进去吧,外面冷。”
………
麦子跟李母在房间里面说道:“娘,二柱去了,他们两个也没学到打猎的本事,我知道两个哥哥要帮衬我,让他们两个跟着学木工。”
“不过他们两个实在是没这天赋,我决定今年就不让他们来学木工手艺了,吴青也跟我说他想学医,吴白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一个贪嘴的,也喜欢做菜……”
“你决定好的事就改不了,那就这样吧!你记得跟你两个哥哥说。”
“这你放心,娘,也是我两个嫂子人好,要换别人早就有意见了。”
“是啊,你这两个嫂子确实是好人啊!不过你时不时的送吃的给家里,说是孝顺我们两个口子,吃的时候还不是一大家子吃,吃人嘴软,她们就算有意见也不好意思说不是?”
“娘,我做的新衣服不合适吗?你怎么不穿?”
“合适,怎么不合适,只是今天你两个姐姐过来,她们都没分家,穿了新衣服,是不是会问啊!她们两个又不是跟你一样能当家做主的,花钱也是自己的……”
“哎呀,娘我知道了。”
“哎!找儿媳妇时,都找的好好的,怎么到了你们三个女儿这里就出差错了呢?”
“娘,人心隔肚皮,谁会想到呢?还好两个姐姐也没有吃亏就是了。”
“也是我先得了两个儿子,你两个姐姐又是双胞胎,同样教她们两个学刺绣,结果这两个都不是坐的住的,会做衣服还是我压着她们学才会,嫁人了也没有其他的挣钱法子。”
………
李母一直在说两个姐姐的不容易,麦子也知道她娘希望她能帮衬两个姐姐一些,可是她凭什么要帮呢?
嫁的人家不好,她们也是相看过的,她们两个点头父母才同意的婚事,过的不顺心又能怨谁?
大姐夫当年是一个童生,如今还是一个童生,又以读书人自居,可是非常看不起他们这些亲戚的,反正是她大姐嫁人后,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二姐也是找了读书人,还是一个秀才,不过她给人当后娘的,现在也还是秀才娘子,人家前头那个只是生了一个丫头,她嫁过去就生了儿子,地位倒是稳稳当当,不过这个姐夫跟大姐夫一个德行,之前是秀才如今也还是秀才。
家中生计从来都不关心,只是会跟家里要钱,也就是他们还没分家,又是父母偏爱的儿子,不然日子还不知道过成什么样了,而李母跟她说的那一大堆,不过是想让她借钱给两个姐姐好让她们的丈夫有钱参加今年的科考。
在剧情里面,虽然没有交代在李家父子三个死后,这两个姐姐如何,就是原主丈夫受伤,没地方住,原主建房子时,也不见两个姐姐来看一眼,而原主丈夫死了去两个姐姐婆家报信了,但是没来。
原主建房子后,进新房也只是请了几家走的近的吃一餐饭没办酒,这死人了都没来,现在让她借钱?
想都不要想,原主不会借,她也不会借的,原主跟这两个大她四岁的姐姐从小感情就一般般的,就因为觉得原主出生后家人都喜欢这个妹妹。
后来原主又去县城拜师学刺绣,还说父母偏心什么的,她又不是一开始就去拜师,也是先跟李母学的刺绣,是她去县城买帕子被师傅发现才收徒的。
而开始时是花了家里的钱,可是后面她也把花了的钱都给父母了,还是当着全家给的呀!
李母希望她的五个孩子能守望相助,可是合不来就是合不来的,而原主拜年也是早早的来,在两个姐姐来之前就回家了,为的就是不想跟两个姐姐见面。
麦子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她就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做饭去了。
“爹娘,我先回去,猪食都还没煮呢。”
“都这么多年了,你…”
“娘,我知道你的想法,不过我不想大过年的让你们难堪,我先回去了。”
那两兄弟在父母死后把两口子住的地方翻了底朝天,也没找到他们藏起来的银子,可以说是一个铜板都没有,两兄弟就觉得是妹妹姐姐拿的,为了这事三兄妹大吵一架,一个怀疑一个拿的。
原本关系很好的三人就这样闹翻了,大柱跟二柱住的院子中间也起了围墙什么的,都在怀疑是彼此拿的银子。
麦子就看到他们三个吵架时没去劝架,当热闹看,后面两兄弟三天两头的吵架,她也只是当热闹看,也不让两个便宜儿子去靠近。
而小姑子吴宝珠,本来就跟二柱不亲近,更不喜欢原主这个嫂子,二柱死了都没来参加葬礼的人,她跟那两兄弟闹翻了才不会来跟她套近乎。
吴宝珠嫁的是镇上开杂货铺家的独生子,日子过得好,而她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姑娘能嫁给家里开铺子的,还是她讨厌的二柱的关系才有的这门亲事。
可惜得了这婚事,还是翻脸不认人的人,而她嫁过去三年抱俩的生儿子,公婆丈夫自然是对她非常满意,她的日子也好过,都没有别人苦恼的婆媳关系。
她每次回娘家就各种显摆,挂在嘴边的就是乡下人不了乡下人,还每次回来要找原主的不是,不过原主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人。
只会你说她一句,她还十句的人,吴宝珠每次都完败,还次次来挑选,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犯贱的厉害。
麦子不紧不慢的也只是用一个月时间就做好了一副刺绣,后面两个月她了新的作品,还好买的刺绣用的线很多够用了,陈夫人给的布料多,她刺绣完也确实剩下很多,她就都用来做绣品了。
三个月时间到,她又坐着娘家的螺车去县城,这次不用送货,就是去送一些小件,是她大哥送她去的。
她去交了绣品,拿了报酬就买了几批布还有棉花,现在天冷了,而两个儿子的棉衣她发现短了半截,原主的棉衣也是穿了好几年的,她这次还准备给父母做一身棉衣,就多买一些。
红林村是属于盛国东南方向的通州府广源县双林镇,
冬天还有暖冬跟寒冬的区别,今年倒是一个暖冬,可是暖冬也没有暖到哪里去,冬天也是需要穿棉衣的,寒冬穿多一些罢了。
又接了一个单子,要求刺绣的是山水画,长有三米高一米五,这是需要刺绣府城更久的时间,好在客户对时间没有要求,什么时候完成都可以,不过不能超过三年时间。
山水画也能给麦子,回家边看边刺绣的,不过这一幅画是名家画作,要小心保存。
“董掌柜,这个单子应该不是我们广源县的吧?”
“自然不是广源县的,是府城那边铺子接的单子,那边的绣娘嫌弃要绣的时间太久就没打算接,我不是前几天去府城嘛!就给你接过来了,怎么样?这单做好,可是有三千两的银子,若顾主满意还有赏钱给的。”
“你就不怕我不接?”麦子挑眉道
“我跟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谁还不了解谁,要不是你嫁在村里的原因,如今做掌柜的就是你了。”
“估计不是刺绣时间太久没人接,而是客户要求多吧?”
“嗯,针法要求是多了一些,不过你又不是只学了一种针法,你可是把师傅的手艺都学会了的。”
“这单我接了,要是得了顾主的喜欢,少不了你的好处。”
“我不要你好处,我好久没吃你做的菜,能不能给我做点吃的?”
“都多大人了还贪嘴,诺,给你,这是我昨天做的糯米粑,里面放了红豆馅的,你最爱吃的。”
“哟,这还没过年你就做糯米粑了?”
“两个儿子要吃嘛!”
“你可真疼你儿子。”
“是今年租出去的田地种的有糯米,家里有现成的,孩子要吃就做嘛!”
“那你还有多少糯米,我跟买一些,米铺的糯米感觉不是很好。”
“有的,还有三百斤,今年拿给我的糯米比较多,那行,我要一百斤。”
“明天让我大哥给你送过来?”
“不用,你接的这个单子,那幅山上画贵重,我要送你到家,随便去买糯米。”
“行啊你那我先去买一些东西,跟我大哥说一声。”
“行,你要买什么就去吧,等下我们一起走,今天我还需要回来的。”
麦子去买了一些东西,如今是十月底,距离过年还早,等快过年了再来买年货,不过今年原主的丈夫还有公婆同时去世,过年还是需要低调一些的好。
坐马车回去,确实是比螺车速度快了很多,董娘子把东西安全送到,又跟麦子买好了糯米就回去了。
而如今天冷,进入到农闲,嫁娶的倒是很多多,两个儿子还在娘家打下手,不过她也发现了原主两个儿子对木匠手艺没什天赋,这几个月下来她也打算教他们其他的手艺了。
时间过的快,没多久就到了十二月二十一,她带着两个儿子跟着娘家人一起去县城买年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牡(雄)鸡,二十八贴花花(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北方的吃饺子,而南方不一定吃饺子,广源县属于东南方,有的吃有的不吃,也是看个人爱好吧!)。"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是中国人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就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
这个年是三母子一起过的,往年那对公婆还在,他们虽然分家,年三十那天也是需要去老宅那边过,今年就不需要去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娘,今年不用老宅过年真好,我都可以多吃一些肉了。”吴白说道
“说的老娘往年没让你吃肉一样。”
“那不一样,娘做好的肉菜给那群人吃,他们还说三道四的,我就不爽。”
“以后都不用去了,你大伯和三叔为人如何,你们也看到了,以后远离一些。”
“娘你不说,我们也不会跟大伯三叔家的亲近的,爹受伤我们一家被分家出来的事情,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记得就好,我就怕你们两个忘记了。”
“娘,忘不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
“好了,大年三十多,我们说点开心的,不说那晦气玩意,来快吃菜,等下冷就不好吃了。”
“娘,你今天辛苦了,你也吃。”吴青给麦子碗里夹菜
“还有我的娘。”吴白也赶紧夹一筷子菜说道
“好好,都吃,我们三个都吃,还要一年比一年好。”
红林村平时都会吃了饭就睡觉,不过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守夜到子时过后才睡觉,麦子今年买了蜡烛来点的,一根蜡烛就需要五十个铜板,怪不得老百姓不会买来用。
干苦力活不包饭才一天三十个铜板,这对于只会种地,不忙去县城挣苦力钱的人家来说真的用不起,而麦子也是今年挣到了钱,才买的。
“娘,今年我们不点油灯吗?”
“娘买了蜡烛,我们今年守岁点蜡烛,往年点油灯一股怪味,鼻子还黑漆漆的。”
“可是蜡烛好贵的,也就今天守岁点,我们家还是用得起的。”
“娘,这蜡烛比油灯还亮呢。”
“是啊,是要亮上许多。”
……
到了子时,母子三个吃了一碗汤圆才各自洗漱去睡觉的。
年初一时,她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年礼早早的就去娘家拜年了。
“爹娘,大姐二姐家没那么近,先回家等着吧!外面冷着。”麦子看到院门口翘首以盼的父母说道
“不是知道你要来了嘛,我们两个是来接你们母子三个的。”李母说道
“外公外婆新年好!”
“外公外婆新年好!”
“新年好吴青吴白,赶紧进去吧,外面冷。”
………
麦子跟李母在房间里面说道:“娘,二柱去了,他们两个也没学到打猎的本事,我知道两个哥哥要帮衬我,让他们两个跟着学木工。”
“不过他们两个实在是没这天赋,我决定今年就不让他们来学木工手艺了,吴青也跟我说他想学医,吴白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一个贪嘴的,也喜欢做菜……”
“你决定好的事就改不了,那就这样吧!你记得跟你两个哥哥说。”
“这你放心,娘,也是我两个嫂子人好,要换别人早就有意见了。”
“是啊,你这两个嫂子确实是好人啊!不过你时不时的送吃的给家里,说是孝顺我们两个口子,吃的时候还不是一大家子吃,吃人嘴软,她们就算有意见也不好意思说不是?”
“娘,我做的新衣服不合适吗?你怎么不穿?”
“合适,怎么不合适,只是今天你两个姐姐过来,她们都没分家,穿了新衣服,是不是会问啊!她们两个又不是跟你一样能当家做主的,花钱也是自己的……”
“哎呀,娘我知道了。”
“哎!找儿媳妇时,都找的好好的,怎么到了你们三个女儿这里就出差错了呢?”
“娘,人心隔肚皮,谁会想到呢?还好两个姐姐也没有吃亏就是了。”
“也是我先得了两个儿子,你两个姐姐又是双胞胎,同样教她们两个学刺绣,结果这两个都不是坐的住的,会做衣服还是我压着她们学才会,嫁人了也没有其他的挣钱法子。”
………
李母一直在说两个姐姐的不容易,麦子也知道她娘希望她能帮衬两个姐姐一些,可是她凭什么要帮呢?
嫁的人家不好,她们也是相看过的,她们两个点头父母才同意的婚事,过的不顺心又能怨谁?
大姐夫当年是一个童生,如今还是一个童生,又以读书人自居,可是非常看不起他们这些亲戚的,反正是她大姐嫁人后,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二姐也是找了读书人,还是一个秀才,不过她给人当后娘的,现在也还是秀才娘子,人家前头那个只是生了一个丫头,她嫁过去就生了儿子,地位倒是稳稳当当,不过这个姐夫跟大姐夫一个德行,之前是秀才如今也还是秀才。
家中生计从来都不关心,只是会跟家里要钱,也就是他们还没分家,又是父母偏爱的儿子,不然日子还不知道过成什么样了,而李母跟她说的那一大堆,不过是想让她借钱给两个姐姐好让她们的丈夫有钱参加今年的科考。
在剧情里面,虽然没有交代在李家父子三个死后,这两个姐姐如何,就是原主丈夫受伤,没地方住,原主建房子时,也不见两个姐姐来看一眼,而原主丈夫死了去两个姐姐婆家报信了,但是没来。
原主建房子后,进新房也只是请了几家走的近的吃一餐饭没办酒,这死人了都没来,现在让她借钱?
想都不要想,原主不会借,她也不会借的,原主跟这两个大她四岁的姐姐从小感情就一般般的,就因为觉得原主出生后家人都喜欢这个妹妹。
后来原主又去县城拜师学刺绣,还说父母偏心什么的,她又不是一开始就去拜师,也是先跟李母学的刺绣,是她去县城买帕子被师傅发现才收徒的。
而开始时是花了家里的钱,可是后面她也把花了的钱都给父母了,还是当着全家给的呀!
李母希望她的五个孩子能守望相助,可是合不来就是合不来的,而原主拜年也是早早的来,在两个姐姐来之前就回家了,为的就是不想跟两个姐姐见面。
麦子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她就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做饭去了。
“爹娘,我先回去,猪食都还没煮呢。”
“都这么多年了,你…”
“娘,我知道你的想法,不过我不想大过年的让你们难堪,我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