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去人间看看 第31节
然后等他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曦月刚从鸡圈抓了一只出来,看到火急火燎的吴一说道:“爹,娘已经生了,是一个胖弟弟,现在娘跟弟弟睡着了,你先烤烤火再进去看。”
“好,生了就好,谁来帮忙接生的,我好去谢谢她。”
“我接生的,你要怎么感谢我呀!爹”
“你接生的?你不要骗我,你就给野牛接生过,还把野牛一家三口带回家了。”
“怎么可能不是我接生的,你去找产婆一去就半天没回,也不回来说什么情况,那我不接自己给娘接生了。”
“不过你怎么没带产婆回来?”
“我去村里找陈产婆,结果她早上就被接去下河村给人接生了,我又去县里找产婆,结果都被人接走了,今天县城里面也是好几户人家生孩子,还是大户人家,他们一接就是两三个产婆。”
“看来今天是时辰不错呀!今天有这么多孩子出生。”
“可不是,我怕你们在家着急,就赶紧回来,结果你弟弟先出生了。”
“娘平日里都有锻炼身体,自然是跟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产的快。”
“好了,你烧水就行,鸡等我看一下你娘就回来杀。”
“嗯,那你快去吧。”
……
吴一看了一下吴玲睡的安稳,还有旁边红扑扑的胖儿子,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觉得人生圆满了都。
晚饭是吴一做的,吃了饭,曦月就去休息了,吴玲母子两个有吴一照顾,她今天给吴玲接生,还是一个人的情况下,特别的累,这个身体还小呢。
夜里也没听见什么孩子的哭叫声,估计是一个乖宝宝,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了就去看吴玲母子。
“娘,弟弟昨天晚上乖吗?”
“乖的,跟你小时候一样乖。”
“昨天把你累坏了,怎么不多睡一会,起来这么早干嘛?”
“昨天睡的早,起来就不累了,娘。”
“那就好,快去吃早饭吧!昨天你爹说你吃晚饭都快睡着了,也没吃多少,估计是饿了,你爹已经在厨房做早饭了。”
“好,我吃了早饭再来陪你。”
“快去吧!”
吃了早饭,端了吴玲的早饭给她吃,又帮忙给弟弟换尿不湿,吴一在厨房杀鸡,还有煮红鸡蛋等下要送去关系好的人家的。
早饭过后,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吴玲现在睡觉的房间是建了炕的,炕是吴一弄的,房间里面暖烘烘的一点都不冷。
曦月空间里面有宝宝用的尿不湿,不过在这古代拿出来不好解释,就没有拿了。
反正弄的尿布不少,都是棉布布做的尿布,红鸡蛋是吴一去送的,跟他们家走的近的也就那么几家,毕竟他们在这个村子住的时间也不久。
中午吃了饭,吴一就去给他的儿子媳妇洗衣服,没让曦月洗。
下午来了几位婶子来看吴玲,送了一些红糖跟鸡蛋小米红豆什么的,聊了一下就回去了。
天冷,孩子没办三洗,满月又赶上过年那几天了,吴一跟吴玲觉得就不办了。
曦月没什么意见,反正是他们两个的孩子,他们当父母的说不办就不办吧!
一个月的孩子,变化还是很大的,不过还是睡觉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吴玲的奶水够孩子吃,母羊的奶就变成他们一家三口早上喝的了。
除了羊奶还有牛奶喝,两种奶换着喝。
过年的时候,村里很热闹,这个村子还放炮,看来今年大家都过了一个好年。
他们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都非常的开心的过年,吴一也收到京城的消息,知道皇帝认定了他们三个已经死了的事实,那么以后就不用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去给村长拜年的时候知道有人要卖田,还是上等田,吴一就感觉买买下来了,一共是二十亩水田,还有五亩旱地。
之前不敢保证会不会再被追杀,所以没敢买田地,如今知道可以安稳度日了,还是需要买田地的。
打猎还是存在危险,有田地粮食起码都不用买来吃不是。
而现在那二十亩水田都是放干的,种了油菜在里面,旱地种了萝卜。
第五十二章
高产粮食的推广,会在明年实行,京城这两年已经推广了,不过岭南距离京城遥远,只是知道了高产粮食的出现,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的。
重生女主发现的高产粮食就是红薯、土豆、玉米,都是外来商人带来的,前世大家只是把这些当观赏性植物养着。
但是女主知道这些是可以吃的,她提前推广罢了!
一下子有三种高产粮食通过,倒是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土豆在南方还能种两季,这里的人肯定可以不用再饿肚子了 。
弟弟满月的时候,吴一给取名字,叫吴忠义,小名叫平安。
“平安,你又重了,姐姐都快抱不动咯。”
“月月,你把平安放下吧!别累着自己。”
“娘,平安怎么会这么重呀!我看村里的孩子都是瘦瘦的。”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吃饱穿暖呀!即使大河村距离县城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可是村里还是村里,都是靠地里刨食养活自己,能吃饱就万幸了,哪里还有吃的好不好一说。”
“也是哦,岭南一年可以种两季稻,听起来粮食不缺,可是每年要交粮税人头税每年的徭役什么的,又讲究什么父母在不分家的,一大家子好多人,田地也就那些,能吃饱确实很难。”
“普通百姓的日子难过的,才会有灾荒年间卖儿卖女的,我跟吴一就是灾荒年间,家中父母饿死了,我是被我奶奶卖的,吴一是没吃的了把自己卖了,后面我们辗转就当了暗卫。”
“娘,等我挣钱了一定对你好。”
“你现在就很好,对了吴七年前来信说他也要来跟我们汇合。”
“七叔他们还好吗?”
“还好,当年我们分开行动,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没想到他们还活着,就是你六叔受了伤,怕冷,之前联系上了,京城的人也认为我们死了,他们就打算过来了。”
“什么时候了?”
“说是京城化雪了就过来,估计等这边春耕的时候他们就到了。”
“真好,这样我们就热闹了。”
“是啊,等他们来了就热闹了,吴三的医术最好,到时候让他教你医术。”
……
过了年,岭南的天气就一天一个变化,田地里的油菜花也开了,可能是这边气温高的原因吧!
旱地里种的萝卜,一大半进了三头野牛的肚子里,曦月就是在野牛难产的时候送了一点稀释的灵泉水给母牛跟小牛犊喝,结果这牛牛一家就跟回家不走了。
本来家里还打算买一头牛耕地的,现在不需要了,喝了灵泉水的牛聪明着呢,都不用人去放,自己早上去吃草,天黑之前自己回来的。
村里人也很稀罕这三头野牛,不过这三头野牛是高傲的,从不理曦月以外的人,而这三头野牛曦月给取了名字。
大公牛叫富贵,母牛春花,小牛叫来财,很接地气的名字,就是吴玲觉得这名字取的跟狗名字一样,听着就狗里狗气的。
他们在村里要取个高大上档次的名字才是打眼,虽然吴一来村里办理户籍的时候就说过是认识字的,认识字的跟读书人还是不同的。
吴一又跟村长买地,就是他们旁边的地基,可以说是把这一片可以建房子的地方都买了,村长自然是高兴的,如今他们住的地方,这里这里本来就是荒地,还有就是距离山里太近。
吴一也没帮忙建房子,只是把地基买了,等他们到了自己建喜欢的房子吧!
就在山脚下住,进山确实是方便,不过这里距离河边远,去河边还需要经过村里,然后就是稻田才到河边,他们说是住山脚下,也可以说是住半坡上。
房子建好后,吴一重新修路,一条是可以通马车行走的,要绕一些,还有就是用石板建的石梯,还弄了护栏,出行也算方便。
不过去他们家就需要走石梯上去,一般没什么事,他们家不会去村里,村里的人也很少来串门的,除非是有什么事才来。
前院弄了晒东西的地方,家中有石磨,也有水井,菜地就在房子后面开荒出来的,面积很大够他们一家吃的,家中还养了鸡鸭鹅,吴一三天两头去县城买肉。
他们还真的不怎么需要去村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房子建好后,吴玲的月份就大了,上下石梯累,她不爱下去,曦月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也很少下去,也就买了田地后吴一经常去看田地经过村里。
“娘,我去山里看看有没有什么野菜吃。”
“去吧,你也很久没出门了,注意安全。”
“好”
曦月在山里待了半天,发现了板蓝根,现在的人还只是拿板蓝根当药材,不过板蓝根可以染布的,她弄了很多回来,准备种在菜地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染布了。
现在的布料颜色也不是说单一,只是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布料颜色都比较单一,她在现代的小世界里很喜欢板蓝根染的布料。
当然,今天一天也找到了很多野菜,打算明天再去,多弄一些回来,晒干了。
挖野菜的热情被绵绵不绝的春雨,让她停止了去山里的脚步,然后就开始了在家中敲敲打打的日常,她去年就在山里找好了弄织布机的木料,后面一直等木料干没动。
现在下雨天她也不想出门,就准备把织布机弄出来,而织布机的图案是吴一拿给她的书里面有,在修改一些地方就可以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织布机弄好,吴一去县城给买了专门织布的棉线回来,吴玲跟曦月每天轮流织布,吴一还是会经常去山里打猎维持家中的明面开销。
而实际上曦月她是不差钱的,她有她爹娘留下的产业,当然这些产业都是皇帝不知道的产业,她可以说是一个富婆了,只是之前为了躲避追杀,他们都需要低调生活。
如今也是在低调生活,只是跟之前好了很多,以后也会更好,一步步的来,那些产业遍布整个大昭国,所以吴一才能知道很多外面的消息。
只是现在曦月还不能明面上去接手这些产业,还需要等几年,不过她不着急,如今产业打理的很好,暂时不需要改动。
第五十三章
上河村之前有一个逃荒过来的老大夫,可惜到死也没找到接替他医术的人,他的后人去山里采药还行,不过看病开药还不如那些赤脚大夫厉害。
有次给村里人弄止泻药,结果拉的更厉害,还是去漯河县看大夫才好,之后再没人敢去找他看病,老大夫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本事不行,就只教他采药的本事,去卖药材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吴三医术了的,如果来村里落户当大夫,估计村长会非常开心吧!
听小妮说从老大夫去世后,村里人看病只能去县城看病,倒不是路远而是价格贵,看不起,大家得病了就靠着土办法熬着,能不能熬得过就看命了。
地里刨食的,一年到头能存下的银子有数,县城医馆的费用贵,那是门面费、药材费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反费用,自然诊费跟药费就比村里的大夫贵。
想到这些,曦月还挺期待吴三他们能快点到来,当初来到漯河县上河村时,她的产业并没有在漯河县有,也就今年开始才会开一些分店在这边。
漯河是一条大运河,来往的船还是很多,县城里面也很热闹,不过想买到合适的门店也不容易,也就在过年之前才买下了门店。
天一天天的暖和,弟弟平安也睡觉时间变短,饿了拉了就哼哼唧唧,不哭不闹的,倒是好带的很。
买的二十亩水田,说实在话,吴一还真不会种地,虽然他做为暗卫学了很多本事,唯独没有学种地过,这不曦月的亲爹有个庄子上的庄头听说吴一买了地,但是不会种的问题,他就在知道消息后赶过来了。
“好,生了就好,谁来帮忙接生的,我好去谢谢她。”
“我接生的,你要怎么感谢我呀!爹”
“你接生的?你不要骗我,你就给野牛接生过,还把野牛一家三口带回家了。”
“怎么可能不是我接生的,你去找产婆一去就半天没回,也不回来说什么情况,那我不接自己给娘接生了。”
“不过你怎么没带产婆回来?”
“我去村里找陈产婆,结果她早上就被接去下河村给人接生了,我又去县里找产婆,结果都被人接走了,今天县城里面也是好几户人家生孩子,还是大户人家,他们一接就是两三个产婆。”
“看来今天是时辰不错呀!今天有这么多孩子出生。”
“可不是,我怕你们在家着急,就赶紧回来,结果你弟弟先出生了。”
“娘平日里都有锻炼身体,自然是跟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产的快。”
“好了,你烧水就行,鸡等我看一下你娘就回来杀。”
“嗯,那你快去吧。”
……
吴一看了一下吴玲睡的安稳,还有旁边红扑扑的胖儿子,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觉得人生圆满了都。
晚饭是吴一做的,吃了饭,曦月就去休息了,吴玲母子两个有吴一照顾,她今天给吴玲接生,还是一个人的情况下,特别的累,这个身体还小呢。
夜里也没听见什么孩子的哭叫声,估计是一个乖宝宝,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了就去看吴玲母子。
“娘,弟弟昨天晚上乖吗?”
“乖的,跟你小时候一样乖。”
“昨天把你累坏了,怎么不多睡一会,起来这么早干嘛?”
“昨天睡的早,起来就不累了,娘。”
“那就好,快去吃早饭吧!昨天你爹说你吃晚饭都快睡着了,也没吃多少,估计是饿了,你爹已经在厨房做早饭了。”
“好,我吃了早饭再来陪你。”
“快去吧!”
吃了早饭,端了吴玲的早饭给她吃,又帮忙给弟弟换尿不湿,吴一在厨房杀鸡,还有煮红鸡蛋等下要送去关系好的人家的。
早饭过后,又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吴玲现在睡觉的房间是建了炕的,炕是吴一弄的,房间里面暖烘烘的一点都不冷。
曦月空间里面有宝宝用的尿不湿,不过在这古代拿出来不好解释,就没有拿了。
反正弄的尿布不少,都是棉布布做的尿布,红鸡蛋是吴一去送的,跟他们家走的近的也就那么几家,毕竟他们在这个村子住的时间也不久。
中午吃了饭,吴一就去给他的儿子媳妇洗衣服,没让曦月洗。
下午来了几位婶子来看吴玲,送了一些红糖跟鸡蛋小米红豆什么的,聊了一下就回去了。
天冷,孩子没办三洗,满月又赶上过年那几天了,吴一跟吴玲觉得就不办了。
曦月没什么意见,反正是他们两个的孩子,他们当父母的说不办就不办吧!
一个月的孩子,变化还是很大的,不过还是睡觉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吴玲的奶水够孩子吃,母羊的奶就变成他们一家三口早上喝的了。
除了羊奶还有牛奶喝,两种奶换着喝。
过年的时候,村里很热闹,这个村子还放炮,看来今年大家都过了一个好年。
他们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都非常的开心的过年,吴一也收到京城的消息,知道皇帝认定了他们三个已经死了的事实,那么以后就不用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去给村长拜年的时候知道有人要卖田,还是上等田,吴一就感觉买买下来了,一共是二十亩水田,还有五亩旱地。
之前不敢保证会不会再被追杀,所以没敢买田地,如今知道可以安稳度日了,还是需要买田地的。
打猎还是存在危险,有田地粮食起码都不用买来吃不是。
而现在那二十亩水田都是放干的,种了油菜在里面,旱地种了萝卜。
第五十二章
高产粮食的推广,会在明年实行,京城这两年已经推广了,不过岭南距离京城遥远,只是知道了高产粮食的出现,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的。
重生女主发现的高产粮食就是红薯、土豆、玉米,都是外来商人带来的,前世大家只是把这些当观赏性植物养着。
但是女主知道这些是可以吃的,她提前推广罢了!
一下子有三种高产粮食通过,倒是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土豆在南方还能种两季,这里的人肯定可以不用再饿肚子了 。
弟弟满月的时候,吴一给取名字,叫吴忠义,小名叫平安。
“平安,你又重了,姐姐都快抱不动咯。”
“月月,你把平安放下吧!别累着自己。”
“娘,平安怎么会这么重呀!我看村里的孩子都是瘦瘦的。”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吃饱穿暖呀!即使大河村距离县城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可是村里还是村里,都是靠地里刨食养活自己,能吃饱就万幸了,哪里还有吃的好不好一说。”
“也是哦,岭南一年可以种两季稻,听起来粮食不缺,可是每年要交粮税人头税每年的徭役什么的,又讲究什么父母在不分家的,一大家子好多人,田地也就那些,能吃饱确实很难。”
“普通百姓的日子难过的,才会有灾荒年间卖儿卖女的,我跟吴一就是灾荒年间,家中父母饿死了,我是被我奶奶卖的,吴一是没吃的了把自己卖了,后面我们辗转就当了暗卫。”
“娘,等我挣钱了一定对你好。”
“你现在就很好,对了吴七年前来信说他也要来跟我们汇合。”
“七叔他们还好吗?”
“还好,当年我们分开行动,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没想到他们还活着,就是你六叔受了伤,怕冷,之前联系上了,京城的人也认为我们死了,他们就打算过来了。”
“什么时候了?”
“说是京城化雪了就过来,估计等这边春耕的时候他们就到了。”
“真好,这样我们就热闹了。”
“是啊,等他们来了就热闹了,吴三的医术最好,到时候让他教你医术。”
……
过了年,岭南的天气就一天一个变化,田地里的油菜花也开了,可能是这边气温高的原因吧!
旱地里种的萝卜,一大半进了三头野牛的肚子里,曦月就是在野牛难产的时候送了一点稀释的灵泉水给母牛跟小牛犊喝,结果这牛牛一家就跟回家不走了。
本来家里还打算买一头牛耕地的,现在不需要了,喝了灵泉水的牛聪明着呢,都不用人去放,自己早上去吃草,天黑之前自己回来的。
村里人也很稀罕这三头野牛,不过这三头野牛是高傲的,从不理曦月以外的人,而这三头野牛曦月给取了名字。
大公牛叫富贵,母牛春花,小牛叫来财,很接地气的名字,就是吴玲觉得这名字取的跟狗名字一样,听着就狗里狗气的。
他们在村里要取个高大上档次的名字才是打眼,虽然吴一来村里办理户籍的时候就说过是认识字的,认识字的跟读书人还是不同的。
吴一又跟村长买地,就是他们旁边的地基,可以说是把这一片可以建房子的地方都买了,村长自然是高兴的,如今他们住的地方,这里这里本来就是荒地,还有就是距离山里太近。
吴一也没帮忙建房子,只是把地基买了,等他们到了自己建喜欢的房子吧!
就在山脚下住,进山确实是方便,不过这里距离河边远,去河边还需要经过村里,然后就是稻田才到河边,他们说是住山脚下,也可以说是住半坡上。
房子建好后,吴一重新修路,一条是可以通马车行走的,要绕一些,还有就是用石板建的石梯,还弄了护栏,出行也算方便。
不过去他们家就需要走石梯上去,一般没什么事,他们家不会去村里,村里的人也很少来串门的,除非是有什么事才来。
前院弄了晒东西的地方,家中有石磨,也有水井,菜地就在房子后面开荒出来的,面积很大够他们一家吃的,家中还养了鸡鸭鹅,吴一三天两头去县城买肉。
他们还真的不怎么需要去村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房子建好后,吴玲的月份就大了,上下石梯累,她不爱下去,曦月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也很少下去,也就买了田地后吴一经常去看田地经过村里。
“娘,我去山里看看有没有什么野菜吃。”
“去吧,你也很久没出门了,注意安全。”
“好”
曦月在山里待了半天,发现了板蓝根,现在的人还只是拿板蓝根当药材,不过板蓝根可以染布的,她弄了很多回来,准备种在菜地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染布了。
现在的布料颜色也不是说单一,只是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布料颜色都比较单一,她在现代的小世界里很喜欢板蓝根染的布料。
当然,今天一天也找到了很多野菜,打算明天再去,多弄一些回来,晒干了。
挖野菜的热情被绵绵不绝的春雨,让她停止了去山里的脚步,然后就开始了在家中敲敲打打的日常,她去年就在山里找好了弄织布机的木料,后面一直等木料干没动。
现在下雨天她也不想出门,就准备把织布机弄出来,而织布机的图案是吴一拿给她的书里面有,在修改一些地方就可以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织布机弄好,吴一去县城给买了专门织布的棉线回来,吴玲跟曦月每天轮流织布,吴一还是会经常去山里打猎维持家中的明面开销。
而实际上曦月她是不差钱的,她有她爹娘留下的产业,当然这些产业都是皇帝不知道的产业,她可以说是一个富婆了,只是之前为了躲避追杀,他们都需要低调生活。
如今也是在低调生活,只是跟之前好了很多,以后也会更好,一步步的来,那些产业遍布整个大昭国,所以吴一才能知道很多外面的消息。
只是现在曦月还不能明面上去接手这些产业,还需要等几年,不过她不着急,如今产业打理的很好,暂时不需要改动。
第五十三章
上河村之前有一个逃荒过来的老大夫,可惜到死也没找到接替他医术的人,他的后人去山里采药还行,不过看病开药还不如那些赤脚大夫厉害。
有次给村里人弄止泻药,结果拉的更厉害,还是去漯河县看大夫才好,之后再没人敢去找他看病,老大夫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本事不行,就只教他采药的本事,去卖药材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吴三医术了的,如果来村里落户当大夫,估计村长会非常开心吧!
听小妮说从老大夫去世后,村里人看病只能去县城看病,倒不是路远而是价格贵,看不起,大家得病了就靠着土办法熬着,能不能熬得过就看命了。
地里刨食的,一年到头能存下的银子有数,县城医馆的费用贵,那是门面费、药材费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反费用,自然诊费跟药费就比村里的大夫贵。
想到这些,曦月还挺期待吴三他们能快点到来,当初来到漯河县上河村时,她的产业并没有在漯河县有,也就今年开始才会开一些分店在这边。
漯河是一条大运河,来往的船还是很多,县城里面也很热闹,不过想买到合适的门店也不容易,也就在过年之前才买下了门店。
天一天天的暖和,弟弟平安也睡觉时间变短,饿了拉了就哼哼唧唧,不哭不闹的,倒是好带的很。
买的二十亩水田,说实在话,吴一还真不会种地,虽然他做为暗卫学了很多本事,唯独没有学种地过,这不曦月的亲爹有个庄子上的庄头听说吴一买了地,但是不会种的问题,他就在知道消息后赶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