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对,谢余年回京不过五年光景。
  “我自小在边关长大,”果然,谢余年懒懒地摇头,醉意朦胧的眸子半阖着,“与他相熟的并不是我。”
  第128章 都有
  谢余年的尾音拖得长长的,像是随时要睡过去。
  那便是另有其人。
  “是......秦大公子吗?”姜窈小声问道。
  谢余年在她脖颈处蹭了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耳畔,“嗯,傅沉跟秦屹,还有蒋晏清算是自幼相识。”
  “所以,是你提前找了傅千户,叫宁婉姐姐来陪我的?”许是因为有风,姜窈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闷闷的。
  怪不得今日在宴会上时,李宁婉一直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
  姜窈原以为她是因为与阿姐交好,如今看来......
  是谢余年提前找了傅沉。
  叫李宁婉在宴会上多照顾她。
  谢余年原本半阖的醉眼倏地睁大,下意识就要否认,却在看到她澄澈的眼眸时哑了声。
  他抬手揉了揉发烫的太阳穴,缓缓坐了起来,“嗯。”
  姜窈瞧着他这副模样,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这么担心我啊?怎么不同我说?”
  “我只是......”谢余年喉结滚动,带着醉意的嗓音比平日更哑。
  “怕我觉得你多管闲事?”姜窈偏过头,发间流苏随着动作轻晃,“还是怕我应付不来那些场面?”
  “都有。”谢余年诚实回答。
  他恨不得把姜窈时时刻刻带在身边,护在他的羽翼之下,不让她受半点风吹雨打。
  可又觉得不该如此。
  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
  他只需要在她身边,替她托底就好。
  被这京城困住的,只有他一个人就够了。
  谢余年转头时,正对上她盈满笑意的眼睛。
  那眼底映着细碎的星光,比京城中最亮的灯笼还要明亮。
  “你信佛,我便陪你去求,你不信佛,就信信我......”他借着未散的酒意,轻轻将她的手拢入掌心,指摩挲着她纤细的指节,“我陪着你。”
  醉酒的谢太尉将额头抵在她手背上,像是卸下了所有克制,说出清醒时绝不敢出口的私语。
  姜窈的手被谢余年拢在掌心,温热从指尖蔓延,一路烧至心口。
  她屏住呼吸,耳畔只剩下自己如雷的心跳,混着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辘辘声,一声比一声更重。
  到了姜府门口。
  姜窈低着头头匆匆道别,甚至没敢抬头再看谢余年一眼。
  她走得极快,几乎称得上是落荒而逃。
  自然也就错过了谢余年眼底一闪而过的笑意。
  待姜窈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府门内,谢余年才收回目光,翻身上马。
  原本半阖的眸子倏然清明,眼底一片沉静,哪有半分醉态?
  一旁的元正看得目瞪口呆,结结巴巴道,“公、公子,你没醉?”
  谢余年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指尖轻轻摩挲着缰绳。
  他又不是萧无衡,喝那么点都能醉。
  不过这一招倒是挺好使的。
  元正挠了挠头,仍有些不敢置信,“可您方才在马车里......”
  谢余年侧眸瞥他一眼,元正立刻噤声,“回府。”
  ......
  御书房内,皇帝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桂花树,如今入了冬,枝头最后一片枯叶摇摇欲坠。
  他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窗棂,像在等待着什么。
  “陛下,摄政王到了。”盛忠躬身禀报。
  皇帝收回目光,转身时已换上一副带着笑意的面容,“快请皇叔进来。”
  殿门被缓缓推开,摄政王萧旌大步走入。
  他微微躬身,“参见陛下。”
  “皇叔不必多礼。”皇帝轻笑,“今日召皇叔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萧旌直起身,锐利的目光直视面前的皇帝。
  “陛下可是为了秦太傅的折子?”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皇叔,”皇帝叹了一口气,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也怪朕的身子不中用,否则皇叔也不必替朕去主持祭祖狩猎。”
  鎏金兽首香炉青烟袅袅,皇帝转身走向御案。
  案上摊开着一道折子,是秦太傅今日早朝后递上来的。
  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几条罪状,结党营私、擅权乱政......
  除此之外,还有一句,“祭祖狩猎时宣阳侯之子刺杀谢余年乃摄政王授意,赫图防备图泄密一事恐另有隐情”。
  “秦太傅这字不比当年啊,”萧旌伸手拿起那本奏折,随意翻看了几页,“啪”的一声将奏折地合上,“不过人老了,也开始胡言乱语了。”
  “皇叔,宣阳侯赵氏三百余口皆已伏诛,唯独世子赵若钦在呈递认罪书后下落不明,”皇帝忽然抬眸,“此事......与皇叔有关吗?”
  “是,”萧旌无所谓道,“我与他有些交情,他如今没了家人,如今家破人亡,臣收留他,有何不可?”
  御书房内霎时寂静。
  皇帝脸上的肌肉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他毕竟是罪臣之子,皇叔收留他难免落人口舌。”
  萧旌忽然笑了,“陛下在担心我?”
  “秦太傅所奏之事......”皇帝轻咳一声,从袖中掏出一方素帕擦了擦唇角,“涉及朝廷法度......”
  “证据呢?”萧旌突然打断,“赫图守将通敌卖国的手书,兵部存档的求援军报,宣阳侯与北狄往来的密函,陛下要查,臣这里应有尽有!”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窗棂咯咯作响。
  皇帝哑声,静静地看着面前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皇叔。
  “收留赵氏之子只是臣偶发善心,”萧旌突然单膝跪地,“但臣对陛下,绝无二心。”
  “皇叔这是何必?朕自然是信你的。”皇帝伸手欲扶,指尖还未触及对方衣襟,萧旌已霍然起身,仿佛刚才的下跪只是一个形式。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待咳声稍止,皇帝苦笑道,“皇叔你看,朕这身子,实在没有心力去彻查此事,不如就由皇叔暂时回避朝政,待真相大白......”
  “西北戎族连破三城,南境漕帮聚众造反。”萧旌声音陡然转冷,“陛下觉得,满朝文武除了臣,还有谁能镇得住?”
  “陛下既然体弱,还是安心养病为好。”
  皇帝沉默良久,最终轻叹一声,“也罢,那此事就......暂且搁下吧。”
  第129章 静安寺
  萧旌直起身整理袍袖,“臣告退。”
  “皇叔且慢,”皇帝忽然叫住他,放软了语气,“赵若钦,朕毕竟下令灭了赵家满门,留一个世子活着,怕是后患无穷......”
  萧旌背对着皇帝,闻言低笑出声,“陛下想要他死?臣送他进来便是,随陛下处置。”
  待脚步声彻底消失,皇帝像是终于支撑不住,跌坐在龙椅上。
  他盯着案上那本奏折,突然抓起狠狠摔在地上。
  “好一个......绝无二心。”皇帝的声音嘶哑得可怕。
  “陛下息怒!”盛忠慌忙跪下。
  皇帝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半晌,他苦笑一声,“盛忠,你说...朕这个皇帝,是不是很可笑?”
  盛忠伏在地上,不敢抬头,“陛下乃真龙天子,万民敬仰......”
  “够了。”皇帝抬手打断他,余光瞥见帘帐后那道藕荷色身影已经退下,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
  如今太后与摄政王貌合神离,留这眼线反倒有用。
  盛忠仍跪着不敢动,直到听见皇帝轻叩案面的声音才敢抬头。
  只见皇帝已经恢复了平静,正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袖口,哪还有半分方才的颓唐模样。
  “母后啊母后,”皇帝轻声道,“您想借朕的手去对付皇叔,朕又何尝不是在等您......先出手呢?”
  与此同时,萧旌正大步穿过皇宫长廊。
  他进御书房不过一刻钟,早朝还未走完的大臣们见他神色如常地出来,纷纷交换眼色。
  这么短的时间,皇帝就放摄政王离开,而且看起来毫发无损。
  这其中传递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
  “王爷,”兵部尚书张垣迎上前,低声道,“陛下那边......”
  “皇上很明事理,”萧旌脚步不停,“传令下去,本王明日要巡视京营,让将士们做好准备。”
  张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属下这就去安排。”
  萧旌的马车缓缓离开皇宫,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各大府邸。
  不到一个时辰,整个京城都知道——秦太傅上书弹劾摄政王,也没能撼动对方分毫。
  “看来这朝堂之上,还是摄政王说了算啊。”茶楼里,一位官员低声感叹。
  “嘘,小声点。”同伴紧张地四处张望。
  ......
  初冬的清晨寒意侵骨,檐下昨夜结了冰凌,此时正泛着冷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