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念头,王皇后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陛下年轻之时,与他的父亲两人感情颇好,若是念在年轻之时他们夫妻之间相互扶持的情谊,陛下或许能够应允。
  况且这仅仅只是为了一表孝心,而完全不是为了她自己。
  陛下就是心里再不喜她,还是要顾念一个孝顺名声的。
  经过一同分析之后,王皇后觉得此事可行。
  她不是拖拉的性子,既然决定了,那便抓紧把这事儿给办成。
  王皇后起身换了身衣裳就预备去找李隆基。
  路上天朗气清,微风和煦。
  本是令人舒适的天气,王皇后心里却总觉得不大对劲。
  陛下真的会同意她的请求吗?
  虽有一个孝的名头,并且还有先例在前,但这五尺一丈的坟茔究竟还是越了礼制。
  陛下最近因天幕的警示,比往常更要约束自己一些。
  若真是拿了礼制来说事,她也没有什么好的反驳办法。
  王皇后看着天,日光有些刺眼,她微微闭上了眼睛。
  第一次天幕的内容始终在她心头盘桓着。
  那些冰冷的文字组成的骇人听闻之事在她心中盘桓。
  那都是十几年后,几十年后,切切实实,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帝始终是皇帝。
  罢了。
  阿耶不是那等在意虚名之人。
  所谓五尺一丈的坟茔,也不过是弥补些她的愧疚之心罢了。
  想来陛下不会同意,而这又是越礼制的行为。
  还是莫要落得一个不勤俭的名声了。
  想着,王皇后打消了念头,又回到了自己的宫中。
  此时李隆基在奋笔疾书处理政务,他不是很敢歇息。
  上次天幕的出现让他精神紧绷了许久。
  自天幕把他想逮小鸟儿的事情揭露,他现在是连偷偷享乐都有些不敢了,生怕天幕再次出现后又把什么一些不符合他明君身份的事情给捅出来。
  被背刺的感觉真的十分不好。
  痛,真的太痛了。
  他逮小鸟为的是哄哄他的武婕妤,虽然也有自己想看鸟的成分在。
  可鸟没逮到,人没哄成,他的武婕妤也有些不太对劲起来。
  李隆基想不明白。
  自从上次天幕出现之后,武婕妤对他就不是那么崇拜了。
  她的眼睛看到他不会再亮晶晶地发光。
  李隆基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他的后宫都怎么了?
  上次天幕没有说什么骇人听闻的大事情,他的武婕妤也因为此前不在宫中,不知道第一次天幕的内容,按道理来说,不应当如此。
  武婕妤相貌是一等一的好看,知书达理,人又聪慧。
  李隆基的确是真心实意地喜欢她。
  所以他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李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一,万物之始,带有无限的可能,也寄予了他对这个孩子的无限期待。
  想到名字,李隆基又不高兴了。
  他此前让宋璟为他未出生的儿子女儿起几个好听的封号,轮着用,被拒绝了!
  这么简单的要求,就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偏偏宋璟跟他讲大道理,说是无论哪个儿子女儿都是他的孩子,不可偏心。
  他说不过宋璟,只能作罢。
  李隆基坐在皇位气成一团。
  他猜宋璟看破了他的用意,知道他的重点不在多起几个名字封号为了方便以后用,而在于好听。
  宋璟或许看破了他想给他跟武惠妃的儿子起一个天底下最好听的名字。
  无所谓,他会自己起名字。
  李一就最好听了。
  可这孩子终究是生病,夭折了。
  李隆基坐在案前,由怒转哀,心里却在为那个夭折的孩子难过。
  李隆基并未沉溺于伤心的回忆中很久,于他而言,再伤心那不过也只是所有孩子之中的一个。
  最重要的是,他与武婕妤又有了第二个孩子。
  李隆基搓搓手,面露笑意。
  这个孩子想来是上天对他痛失第一个孩子的弥补吧。
  想来武婕妤大约也是这么想的,她一扫之前悲伤的情绪,对他也更好了些。
  武婕妤倒是还是与那王皇后赵丽妃等人有很大不同的。
  李隆基如是安慰自己。
  【大家好,这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宰相盘点2.0。我们今天要讲的宰相,是在姚崇之后上任的宋璟。】
  天幕再次出现在长安城的上空。
  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恐慌。
  官员们在听到神音之后,纷纷放下手头里的事情往外走去,伸头看了看天,确认是天幕之后,又折返回去,揣上纸笔,自觉准备去上朝。
  李隆基原本忐忑于为何已经三年了,天幕还不出现,现在在听到神音之后,反而放下心来。
  有种心中大石落地的感觉。
  此外,因这三年他老老实实处理政务,未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情,他心里也更有了几分底气与得意。
  这回天幕可是说不出他什么坏话了。
  这不仅是因他小心检讨自己,还有他的好宰相宋璟的功劳。
  平日里他总嫌弃宋璟啰嗦,什么都要管,一点小事也揪着不放。
  但在天幕又一次降临的时候,他才知晓自己的好宰相是多么可亲可爱。
  他相信,若没有宋璟的约束,这次天幕又要抓他的小辫子。
  李隆基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很光滑。
  “上朝了,上朝了。”
  李隆基伸手招呼着宫人去通知文武百官。
  这次的集合因为文武百官的自觉而变得更快了些。
  宫人们提前在宣政殿前架好了矮几,御膳房准备好了点心吃食与热茶。
  一切都在井井有条进行着。
  宋璟所说的所有话,所做的所有事,都无愧于心。
  因此在看到神音说此次讲的内容是自己的时候,他心里没什么很大的波澜。
  只是有些因第一次看到天幕这等神迹而冒出来的惊奇罢了。
  百官有条不紊到了宣政殿前,根据自己上朝的位置找好了属于自己的矮几。
  宋璟看着一个接着一个聚到这里的同僚手里都拿了纸笔。
  心里生出几分与众人格格不入之感。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已不再做宰相的姚崇也被李隆基请了过来,他此时心境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了,整个人看着都和蔼了很多。
  但张说依旧看他不是那么顺眼。
  姚崇虽然不当宰相了,但是那张嘴巴对着他还是一样的锋利,偏偏他拿他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被天幕肯定的“救时宰相”,主动请辞回乡,是陛下还需听他的政见将他留了下来。
  他就是想使绊子,也无从下手。
  更何况,他同一个虚职使绊子的意义在哪里呢。
  但宋璟便大不相同了。
  宋璟是公认的耿直,嘴巴虽然也不说什么好听的话,但他对谁都这样,甚至于陛下也不敢不听他的劝谏,这是无差别攻击。
  这种大家都受攻击的感觉让张说心里感到平衡。
  他知道,宋璟不是排斥异己,他只是耿直,没有什么坏心思。
  因此看到宋璟两手空空站在那里,有几分迷茫的样子时候,张说热情走了上去。
  “宋公这是未带纸笔?”
  宋璟老实点点头,并不解问道:“你们带纸笔,这是为何?”
  张说一副你果然不懂,让我这个有经验的人来给你解释好了的眼神:“宋公有所不知,我们这是听讲课,做笔记,写感悟。”
  接着,张说匀出一半的纸和一支笔,递给宋璟,然后拍拍他的肩膀:“此次天幕直言讲的人是宋公,宋公要留心了。”
  宋璟只得自己意会张说的意思,无论是这个“听讲课、做笔记、写感悟”,还是那句意有所指的“宋公要留心了”。
  众人皆准备好后,天幕进入了主题。
  【我们之前在讲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政斗的时候,提到过宋璟。彼时太平公主为争夺朝堂权利,拉拢具有话语权的宰相,宋璟便是太平公主拉拢的第一个宰相。但宋璟坚定站在了李隆基一边,不同意太平公主换太子的提议,直言:“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
  【在此之后,他与姚崇共同提出,令太平公主离开长安,居于东都洛阳,李隆基的两个哥哥外放出任刺史,两个弟弟直接加入太子的护卫队。这样以来,能威胁到李隆基地位的太平公主和两个哥哥远离政治中心,两个弟弟直接变成了李隆基的助力,这样的提议不能不说是有政治远见的。但宋璟也因此被贬为楚州刺史。】
  【开元之初,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李隆基已经登基了,已经彻底掌握了权力,却还是没有将他调到长安来,他心里有怨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