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当他回到家里为什么一切都没有变?
  唯一改变的是额吉死了,她没能等到他回来。
  甚至在他回来后看到了族人住在本该属于他和额吉的毡包里,那闪烁不安的眼神……
  他依然在给贵族老爷养马放牧,依旧贫困潦倒。
  可是那南方遍地的金银呢?那是贵族老爷的……
  现在他连家人都没有了。
  额吉在的时候他拒绝成亲,为什么要成亲,再生下一个无辜的孩子重复着自己和阿布的路吗?
  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整个天下都是蒙人的,可是他这个蒙人却连一方立足之地也没有。
  他和那些汉人没什么两样……
  从此他孑然一身,浑浑噩噩。
  当天幕突然出现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世界裂开了一个口子。
  他甚至希望这个口子将他所在的世界一口吞下,所有的事物都不复存在,什么贵族,什么奴隶,统统消失!
  可是天幕没有把世界吞下去。
  他看到了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管是蒙人汉人或是其他民族的人,他们生活在一起,一个国家里。
  他们甚至说着一样的话写着一样的字。
  后世蒙人举办的那达慕令他大为震惊,那么鲜活的蒙人,普通的蒙人,还有周围为他们尖叫鼓掌的汉人……
  仿佛一场荒唐的美梦。
  还有说着蒙语的老者笑眯眯地给人介绍他在草原上的砖房,是的,砖房。
  不用再逐水而居的结实砖房。
  骑着叫摩托车的车子在草原上疾驰,他的脸上有风霜,却无凄苦。
  他的眼睛是亮的。
  还有那些住在悬崖上的民族,后世的国家为他们修建漂亮的房子,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不再贫苦。
  阿拉坦乌拉看入了迷,如果天幕只是一场梦,他愿长睡不醒。
  但周瑾玉的叫声让他茫然,不是梦吗?
  他想问什么?
  阿拉坦乌拉突然笑了声问道:“这个元朝什么时候灭亡?”
  忽必烈大惊,你是蒙人!是第一等的蒙人!为何要问如此大逆不道的问题?
  真金惊得茶水洒在了袍子上而不自知。
  阿合马半眯的眼睛里透出冷冷的杀机。
  好简单的问题。
  周瑾玉搜索了一下说道:“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建国开始共162年,自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起共98年。从灭南宋起,统一时间一共89年。”
  “在古代的王朝里算是短命的。”
  忽必烈:!!!
  什么!他的元朝竟连一百年都不到?
  真金:……怎么会呢?大元的蒙人铁骑所向披靡,怎么会连江山都守不住一百年?
  那腐败混乱的宋朝却都存在了152年!
  为什么?
  被列为三等人的汉人:89年啊~~可以,不算长的。
  他要是努力活久一点也能看到这景象了~~
  再不济他的儿子也能看到!
  “哈哈哈哈——”阿拉坦乌拉哈哈大笑:“好!真好啊!”
  他的笑声让忽必烈和蒙人贵族们脸色铁青。
  真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是蒙人啊……怎么会这样?
  其他王朝:突然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这个蒙人怎么会如此厌恶他自己民族的王朝?
  “谢谢周姑娘,我没有问题了。”阿拉坦乌拉露出大大的笑容。
  “嗯嗯,不客气。”周瑾玉继续下一位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念着下一位名字的时候,阿拉坦乌拉拿出了阿布留给他的刀,刀身上闪着寒光,照出阿拉坦乌拉决绝的双眸。
  远处,传来了马蹄声阵阵。
  阿拉坦乌拉跨上他的马,高举着大刀向迎面而来的铁骑冲了过去。
  鲜血染红了草原,他的嘶吼声在广阔的草原上微不足道,终于力竭摔下马而死。
  他的眼却始终望着天幕,嘴角露出笑。
  直到双眼失去光芒。
  第208章 与日月争光
  “第九位明朝于彦昭。”
  洪武三十一年,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
  于家的大胖小子刚满月~~
  于彦昭抱着一身红衣胖乎乎的儿子满心欢喜。
  周围的邻居纷纷来祝贺,恰逢天幕又抽中了于彦昭,邻居们顿时沸腾了。
  双喜临门啊!
  于彦昭急忙将小儿给妻子抱着。
  问点什么呢?
  于彦昭想到,朝廷的事情是不能问的,对,就问问小儿吧。
  “周姑娘,小儿的脖子总是淹到,该怎么做呢?”
  “我给你查一下,宝宝脖子被淹着了。首先用晾凉的温白开水小心清洗,擦干,再让红肿处通风。避免出汗 和液体浸泡,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服。”周瑾玉把查到的资料告诉于彦昭。
  于彦昭感激道:“多谢周姑娘。”
  一旁的邻居说道:“不如叫周姑娘看看你儿子的前程?”
  于彦昭皱眉:“什么前程不前程的,我向来不喜官场,想来我儿也如我一般。”
  邻居笑道:“那可未必!”说完冲天幕笑道:“周姑娘你说是不是?”
  周瑾玉点头:“确实,他儿子可不一般。”
  “嗯?”本来只是调侃一番的邻居瞪大了眼睛:“真的不一般?”
  “当然,史书上评价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周瑾玉道。
  于彦昭:“!!!”
  邻居们:“!!!”
  各朝君臣们:好高的评价!
  朱元璋伸长了脖子,竟然是未来不久的人才啊!
  他做了什么?竟然能得到与日月争光的赞誉?
  众人急忙又去看看于夫人怀里的大胖小子,正闭着眼睛睡得正香。
  于夫人又惊又喜,继而又是担忧。
  如此高的评价,会不会结局并不好?
  邻居好奇问道:“不知于小公子将来会有什么成就?”
  “那你得问问于先生愿不愿意知道。”周瑾玉说道。
  “于兄!”邻居拉拉他的袖子:“你难道不想知道你儿子有多大的成就吗?”
  于彦昭有些纠结,他只希望孩子平安顺遂一生,而“忠心义烈”听着好听,但是其中的血泪又有多少?
  他看向于夫人:“你想知道吗?这名号是听着好听,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性命。”
  于夫人瞬间白了脸。
  她想知道吗?
  良久,她才点点头,语气坚定:“我想知道,或许可以避免。”
  于彦昭叹了口气,向周瑾玉行礼:“麻烦周姑娘了。”
  “没问题。”周瑾玉搜索视频。
  刘邦不满:“不是说一人只能问一个问题吗?这个明显就是两个问题了!周姑娘偏心了!”
  “陛下,您听听“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是你的话你能不偏心吗?是我我也偏心啊!”
  “……”刘邦不吭气了。
  百姓们:估计又是一个忠臣吧,而且应该是乱世中的忠臣……
  【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拨乱反正,国士无双,被称为大明最后的尊严,为王朝续命两百年。】
  【他被《明史》称为: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他就是千古忠肃于少保——于谦。】
  于彦昭:!!!
  这,这是他儿子?
  大明最后的尊严?
  于彦昭心中一凉,这是即将亡国了吗……
  朱元璋跳了起来:为大明续命两百年?!人才!绝无仅有的人才!
  赶紧将这个人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
  朱标甚至自己就记了起来。
  其他王朝妒忌得脸都扭曲了。
  嬴政:为什么这个于谦不是他大秦的人呢?
  刘邦:没事,我有子房。
  刘彻:我有卫青霍去病还有桑弘羊。
  诸葛亮:我有……阿斗……虽然才能没多少,但是胜在听话。
  作为君主,已经很好了。
  刘备:……
  怎么听都不对劲……
  【公元1398年,于谦出生,同年朱元璋去世。】
  朱元璋:行了,行了!我知道自己会死!不用一直说的。
  【创立大明的人死了,守护大明的人出生。】
  【于谦的走的路就像他的偶像文天祥走的路一样,零丁洋里叹零丁。】
  【永乐19年,于谦考取辛丑进士,并得到会试第一,但殿试后却排名靠后。】
  【因以策语伤时,他被选为外官。】
  【在其任上兴修水利,赈灾免赋,平反冤案,疏劾贪官。】
  【优秀的能力让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御驾亲征,于谦随驾出征。】
  于彦昭心中一个咯噔,眼圈慢慢红了:文天祥!
  这孩子……
  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瞪了朱棣一眼:朱高煦,你的儿子!

章节目录